华人网

查看:513 回复:0 发表于 2025-10-11 00:01
本主题由 华人网 于 2025-10-11 00:11 置顶
发表于 2025-10-11 0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0年前福建总兵建国,今45万人口9%是华人!文莱与我们有何渊源 [复制链接]

说起文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石油富国"。但你知道吗?这个弹丸小国的王室,居然有600年前一位福建人的血统。

1.jpg
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
1370年代,福建泉州人黄元寿在云南永昌腾冲卫当总兵。按理说,守着边疆过日子也挺好。但朱元璋的一道圣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去渤泥国出使。"

当时的渤泥国就是今天文莱的前身。但黄元寿这趟"出使"可不简单——他带了几千人,还都是拖家带口的。


说是出使,其实就是一次大规模移民。

我查阅史料发现,当时朱元璋定下了"十五不征之国",渤泥就是其中之一。这给了黄元寿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大明使者的名义,在南洋开辟新天地。

2.jpg
从总兵到国王岳父
黄元寿到了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很快就建立起一个华人聚居区。当地土著称他为"拉阇",意思是国王。但有意思的是,华人还是习惯叫他"总兵"。

当时的渤泥国正处于危机中。北有苏禄苏丹国虎视眈眈,国力日渐衰微。渤泥苏丹马合谟沙急需外援,看到黄元寿带来的这支精锐部队,立马想到了联姻。


苏丹把女儿嫁给了黄元寿,还让弟弟娶黄的妹妹,儿子娶黄的女儿黄桂姑。

这一连串的联姻,彻底改变了渤泥国的命运。有了黄元寿这支生力军,渤泥国迅速崛起,鼎盛时期疆域达20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文莱、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甚至菲律宾南部群岛。

3.jpg
黄桂姑:改变文莱历史的女人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1402年。老苏丹去世,黄元寿成了摄政王。6年后,年近七旬的他决定回国朝贡,想把统治的土地全部纳入大明版图。

永乐帝很高兴,下令沿途各地好好招待。可惜,黄元寿却因旅途劳顿,病逝在回乡路上。

更戏剧性的是第二任国王麻那惹加的故事。他亲自到南京觐见永乐帝,却在28岁时病逝中国。如今南京雨花台还有他的陵墓,文莱王室常来祭拜。


这时,关键人物出现了——黄桂姑。

作为国王遗孀,黄桂姑开始摄政。她只有一个女儿,最终决定把女儿嫁给来自阿拉伯的沙里夫·阿里。这位新国王可不简单,他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


从此,渤泥国开始全面伊斯兰化,从信佛教转为信伊斯兰教。

华人在文莱的印记
如今的文莱,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的90%。但这个小国的华人比例高达9.5%,约4万多人。

我在文莱旅行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

文莱王室的族谱中,明确记载着与黄森屏家族的联姻关系

很多地名还保留着闽南语的痕迹

老一辈华人说的是地道的闽南语

春节在文莱是公共假
4.jpg
更有意思的是,文莱王室为了保持血统"纯正",经常近亲结婚。所以现在的文莱苏丹,血统里混合了马来人、华人和阿拉伯人的基因。

从20万到5765平方公里
看着地图上被马来西亚包围的文莱,很难想象它曾经有2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一位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学者告诉我:"如果没有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可能整个北婆罗洲都还是文莱的。"


确实,英国人来了之后,文莱逐渐失去了沙巴、砂拉越等大片土地。到1984年独立时,只剩下现在这两块互不相连的飞地。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是因为国土面积小,文莱的石油收入才能让每个国民都过上富裕生活。如果还是20万平方公里,人均GDP恐怕就没这么高了。


写在最后
从黄元寿到黄桂姑,从20万平方公里到5765平方公里,文莱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南洋华人奋斗史。

600年前,一个福建总兵的"出使",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看着今天文莱王室还在祭拜南京的先王陵墓,看着文莱华人依然说着乡音,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落叶归根"。

哪怕过了几百年,哪怕已经融入当地,但那份来自故土的记忆,依然深深刻在基因里。

就像一位文莱老华侨说的:"我们是文莱人,但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西范爱热闹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