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爱尔兰待了一年,讲几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现实很骨感
我在爱尔兰待了一年,讲几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现实很骨感以前总听人说"欧洲生活质量高"、"爱尔兰是欧洲硅谷",加上网上各种宣传说爱尔兰工资高、福利好,我也心动了。
后来机缘巧合,2023年我通过一家外企内部调岗的机会,去了都柏林做数字营销,年薪谈到了4万欧元。
当时觉得这钱够花了,折合人民币30多万,比国内翻了两倍多。
但真去了之后才发现,爱尔兰这个地方,远比我想象中更"现实"、更让人无奈。
都柏林,表面光鲜,实际上是个"吸血鬼"
刚到都柏林的时候,我还挺兴奋的。
机场确实现代化,利菲河两岸的景色也不错,满街的酒吧和咖啡馆看起来很有情调。
但一开始找房子,我就傻眼了——都柏林一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约为每月1500欧元,而且还是郊区的破旧公寓。
市中心稍微像样点的单间,平均价格都在1536美元以上,那还是美元价格!
更离谱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租金同比上涨4.5%,一居室上涨7%。
我最后在离市中心40分钟车程的地方租了个一室一厅,月租1400欧元,还不包水电。加上水电费约150-200欧元,光住房就花掉我月薪的一半。
更要命的是,爱尔兰目前存在高达25.6万套住房的潜在缺口,房东跟大爷似的,稍微晚交点房租就各种脸色。
而且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爱尔兰2023年住房成本是欧盟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工作"高薪"的真相,4万欧元也就是个温饱线
很多人觉得我在爱尔兰拿4万欧元年薪很爽,但现实是什么呢?
去年所有工人的年收入中位数为43,221欧元,我这个薪水在当地连中位数都没到。
而且2024年1月,大多数普通就业许可证持有者的工资要求从30,000欧元提高到34,000欧元,也就是说我这个收入只是刚好够办工作签证的门槛。
什么叫"富人"?当地人说年收入接近8万至10万欧元或更多才算富人。
我这点工资,在爱尔兰就是个普通打工仔,而且还是拖后腿的那种。
更现实的是,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周收入为1,663.72欧元,而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周收入中位数为247.50欧元,贫富差距大得离谱。
找工作的艰难,华人真不受待见
最开始我还天真地以为,凭我的工作经验,在爱尔兰跳槽应该不难。
结果现实给了我一巴掌。
首先,要找到一份薪水达到工作许可的标准且雇主符合条件又愿意为你申请工作许可的工作并不容易。
同等条件下,爱尔兰本地和欧盟毕业生是不需要申请工作许可的,人家天然就有优势。
华人硕士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并不是爱尔兰本国和欧盟毕业生,而是非欧盟毕业生,包括印度人、美国人、巴基斯坦人等等。
最关键的是,华人内敛含蓄文化和开放的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华人就业貌似并不容易。
面试的时候,人家欧洲人和印度人各种表现自己,口若悬河,而我们中国人习惯谦虚低调,在这种环境下真的很吃亏。
生活成本高得离谱,什么都贵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最新统计,爱尔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现在高居欧洲第二。
这不是开玩笑的。
超市买菜,一升牛奶要1.5欧元,一公斤牛肉要12-15欧元,随便买点蔬菜水果就要20-30欧元。
外出吃饭更是抢劫,普通餐厅一顿饭15-25欧元,稍微好点的餐厅就要30-50欧元。
喝杯咖啡要3-4欧元,一杯啤酒在酒吧要5-6欧元。
交通费也是个无底洞,都柏林的公交车单程2.5欧元,月票要150欧元左右。
算下来,一个家庭平均生活成本约47000-50000欧元,而我一个人光基本生活开销就要2500-3000欧元每月。
爱尔兰人的"佛系",让人哭笑不得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爱尔兰人那种慢节奏的工作态度。
有问题发邮件,经常要等两三天才回复,理由是"我在度假"或者"我在思考"。
项目推进效率低得让人抓狂,一个简单的营销活动策划,国内一周能搞定的,这边要讨论一个月。
而且他们特别注重所谓的"work-life balance",爱尔兰每年至少有36%的时间是不上班的,听起来很爽,但对于习惯了国内工作强度的我来说,总觉得没有成就感。
华人社区的现状,存在感确实很低
长期居住在爱尔兰的华人基本上都是在工作或打算做生意的人,不习惯参与公共事务,在爱尔兰社会的存在感相对较低。
爱尔兰华人华侨共有5,6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科克、都柏林等大中市,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很分散。
虽然也有中国餐厅和超市,但选择有限,而且价格比国内贵好几倍。
想吃顿正宗的川菜,一个人最少要花30-40欧元,比在国内吃顿大餐还贵。
华人之间其实挺抱团的,但大家都忙着工作和生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社区活动。
气候和环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都说爱尔兰风景如画,确实,郊区的自然风光很美。
但问题是,一年有200多天在下雨,阴沉沉的天气让人心情压抑。
冬天下午4点就天黑了,整天见不到太阳,真的会让人得抑郁症。
而且爱尔兰的冬天虽然不算特别冷,但那种湿冷加上大风,比北方的干冷难受多了。
夏天倒是很舒服,但也就那么两三个月,而且还经常下雨。
医疗系统,免费但效率低得要命
爱尔兰的医疗确实是免费的,这点比美国强。
但效率实在太低了。
看个普通病,预约GP(全科医生)要等一周,GP看完了要转专科,又要等一个月。
我有次胃疼去看医生,从预约到真正看到专科医生,整整等了6周。
在国内,这种病半天就能解决。
急诊倒是不用等,但非紧急情况去急诊,医生会很不高兴。
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回国?因为这里不是我的家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放弃了"欧洲生活"回国。
说实话,不是什么"难舍难分"的情怀,而是算了一笔很现实的账。
在爱尔兰,我一个月开销2500-3000欧元,能存的钱不到1000欧元。
这点钱在当地买不起房,租房一辈子,还要担心工作签证的问题。
2025年1月,该标准有可能提高至39,000欧元/年,也就是说工作签证的门槛还在不断提高。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永远是个外人。
华人就业貌似并不容易,职场天花板很明显,很难做到管理层。
语言虽然是英语,但爱尔兰口音很重,文化差异也很大,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太难了。
回国后,虽然996又回来了,但至少在这里我知道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最后的大实话:爱尔兰适合谁?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完美的地方,只有适合不适合。
爱尔兰适合什么人?
首先,你得有钱,年收入至少8万欧元以上,才能在这里过得舒服。
其次,你得适应慢节奏的生活,不能有太多上进心和事业追求。
最后,你得是那种不需要归属感,能够忍受做一辈子"外人"的人。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爱尔兰的现实远比想象中骨感。
高昂的生活成本、有限的发展机会、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所以,别再说"欧洲生活就是好"这种话了。
去了才知道,差距不在风景和福利上,而在于你是否真的适应那种生活节奏和价值观。
这一点,咱中国人还是得想清楚。
旅游出行小贴士:
如果你只是想去爱尔兰旅游或短期体验,建议夏季6-8月去,天气最好。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莫赫悬崖、巨人堤道都值得一看。但要做好心理准备,物价真的很高,一天的开销至少要100-150欧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