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bird 发表于 2025-10-13 19:18:08

中国人在法国巴黎生存实录:几句实在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一)

“巴黎”两个字,在老家亲戚嘴里自带滤镜:铁塔、香槟、左岸咖啡,一句“你在巴黎啊”就自动把我升级成人赢。可他们不知道,我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不是闻咖啡香,而是摸手机看汇率——昨晚人民币又跌了,房租换算成人民币直接贵出一部新手机。别笑,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巴漂”的早晨仪式。


(二)

先说住。巴黎分二十区,数字越大越“野”。我第一次看房去的是十八区,中介小姐姐带我爬七层老楼,木头楼梯窄得像我爷爷家的米缸,一踩就吱呀。房间里一张床、一个洗手池,月租八百欧,还得和房东共用厕所。我当场腿软:八百欧按当时汇率六千五人民币,就够在老家付半年房贷。后来我学乖,直奔十三区“中国城”,终于租到三十三平小两房,和另一个留学生拼,每人七百五。听起来是不是还行?可这是“使用面积”,墙面歪得能当滑梯,暖气一响整栋楼跟着摇滚。更刺激的是,政府来测甲醛,超标三倍,房东耸肩:“老巴黎就这样。”我连夜开窗,零下五度裹着羽绒服睡觉,第二天鼻涕带血丝——浪漫吗?浪漫个鬼。

(三)

再说吃。国内十块钱一份的煎饼,在巴黎翻十倍。我算过,一杯豆浆加一根油条,在十三区华人摊要七欧,等于人民币五十五。工资呢?法定税后最低一千二百欧,听起来不少,可扣掉房租就剩四百多,一天不敢超过十三欧伙食费。我练出一身“超市蹲点术”:周三晚上八点半,家乐福临期贴黄标,牛奶半价,鸡腿买一送一。最狠一次,我花九欧拎回一大袋,靠电饭煲炖鸡汤撑了八天,喝到后面一打嗝都是姜味。朋友嘲笑我“巴黎生存版荒野求生”,我只回一句:穷过才懂什么叫“中国胃”。

(四)

交通也暗藏刀。地铁单程二点一欧,机场进城一趟十五欧,折合人民币一百二,比国内打车还贵。学生年卡三百五,听着划算,可办卡的队伍能绕圣母院三圈,轮到我时,窗口阿姨一句“材料不全”把我打回解放前。我只好天天腿着,微信步数常年霸屏三万一。最惨是冬天,雨横着飞,伞直接报废,我一路小跑去面试,到地儿外套滴水,HR以为我掉塞纳河,礼貌送我出门。那天我蹲在地铁口,眼泪混着雨水,心里骂自己:图啥呢?图个“巴黎”俩字,值得吗?

(五)

可你要因此说巴黎全是坑,那也不公平。医疗真香。去年我阑尾炎,半夜痛到打滚,室友帮我叫救护车,一路鸣笛拉进公立医院,三天手术加点滴,出院账单零欧。护士小姐姐还塞我一包止疼药:“回家也要乖。”那一刻我差点给法国纳税跪了。对比国内我妈做胃镜排队俩月,我瞬间理解高税收的意义:你交的每一分钱,真有可能救自己一命。

(六)

工作这块,华人分三赛道:留学毕业进大厂、黑工刷盘子、自己当老板。我属于“半黑不白”——语言学校挂身份,周末在中餐厅端盘子。老板温州人,给我现金八十欧一天,从中午十二点到夜里十二点,中间休息半小时。那天婚宴包场,我端着三十盘龙虾,手抖成筛子,汤汁溅到西装,被扣十欧。夜里回宿舍,腰像断成两截,我数着七十欧现金,心里算:人民币五百六,国内同学一天工资也这个数,可我人在巴黎啊,怎么混成“法版富士康”?第二天我咬牙辞了,发誓要找正经实习。后来真让我逮到机会:一家法企招中国市场助理,工资一千四,税前。我兴奋得给爸妈打视频,爸在那头说:“闺女,加油,咱家不图你寄钱,就图你抬头做人。”我挂完电话在地铁里哭成狗。

(七)

说到抬头做人,不得不提歧视。地铁里被流浪汉冲我喊“ching chang chong”,我回怼“bonjour”都带颤音;去银行办卡,柜员看我护照来回翻,像研究假币。最气一次,我穿汉服去拍毕业照,路边小屁孩拿水枪射我,家长哈哈笑。我当场爆炸,用散装法语吼:“如果我去你家做客,拿水枪射你,你笑得出吗?”家长秒怂,拖娃走人。回国后朋友问我:“是不是法国人都这样?”我摇头:其实年轻人好很多,我同班同学来自七个国家,一起包饺子、聊李子柒,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写在脸上。歧视往往来自没出过片区的老头老太,你越怂,他越欺;你硬起来,他反而闭嘴。经验就一句:别玻璃心,该刚就刚。

(八)

治安也是大问题。我住十三区,算“华人安全区”,可身边照样有人被撬门。隔壁学姐,半夜两点被黑人小伙尾随,冲进电梯狂按关门,手机掉电梯缝里,第二天用绳子吊着掏出来。我给自己定了“三不”原则:晚上十点以后不出门,地铁末班车不抢,背包永远前背。最惊险一次,我在地铁一口袋耳机被摸,回头只见一道背影狂奔。我愣了两秒,大喊“au voleur!” 旁边法国大叔一脚踹过去,小偷摔个狗啃屎,耳机飞回我脚边。大叔拍拍我肩:“C’est Paris.” 那天我第一次觉得,巴黎不只是偷包圣地,也有热血路人。

(九)

很多人关心:到底赚多少才能活得像人?我给大家算笔实在账:

房租:十三区合租七百五,单住一千二起跳;

吃:自己做饭月三百,外食一天二十欧起步;

交通:年卡三百五,补票被抓一次五十欧;

杂费:手机卡十欧,网费二十五,电费冬夏平均四十;

合计:省着花一千二,稍微松一点一千八。官方数据说巴黎人平均到手两千五,中位数两千四,听着还行,可那是“全职工”水平。留学生打工受限于居留,一周最多二十小时,按最低工资税后十欧算,月八百封顶。所以九成留学生靠家里输血,别被小红书“年入百万”滤镜骗了,真实状态是:爸妈在国内缩衣节食,我们在巴黎精打细算。

(十)

那留下到底图啥?我也反复问。直到今年七月,奥运火炬传递,我跑去市政厅广场凑热闹,现场奏起《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代表团穿着“番茄炒蛋”走进场,周围法国人自发鼓掌。我举着国旗,眼泪唰地下来——那一刻我明白,我在巴黎拼的不仅是生活费,而是一个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机会。我学的是文化策展,毕业论文写“如何用中国灯彩讲法国故事”,导师给我满分,还推荐我去卢浮宫实习。那天我发朋友圈:原来“被看见”的感觉这么爽。

(十一)

所以,如果你问我巴黎值不值得?我分三档回答:

1. 只想“打卡”镀金,劝退。成本高、节奏快、心理落差能把你拍成煎饼。

2. 想靠双手闯一闯,欢迎。巴黎平台大,文化、时尚、科技资源堆成山,只要语言过关、肯学,机会比国内二线多。

3. 想长期移民,掂量。法国福利好,可税也重,身份之路漫漫,没点耐心别轻易上车。

(十二)

最后掏心窝:别怕跌倒,别怕哭,别怕算汇率。巴黎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就是一座把浪漫和现实搅成一杯苦咖啡的城市。苦不苦,看你加多少糖。糖从哪来?从你每天跑三公里省下的地铁票,从超市黄标鸡腿,从午夜台灯下改方案的咖啡,从被歧视后还能挤出的微笑,从爸妈视频里那句“闺女,别怕,回家机票永远给你留着。”

写完这篇,我抬头望窗外,巴黎夜空紫得发蓝,铁塔闪灯整点报时。我合上电脑,对自己说:明天还要交房租,可那又怎样?老娘还活着,还在闯,还能把苦咖啡喝成回甘。这,就是中国人在巴黎的生存实录。没有滤镜,没有鸡汤,只有一句:想来的,系好安全带;想走的,祝一路顺风。剩下的,咱们铁塔下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在法国巴黎生存实录:几句实在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