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bird 发表于 2025-8-30 01:32:16

无力回天,荷兰外交大臣辞职!给以色列的制裁不痛不痒,万人上街抗议

2025年8月22日,荷兰政坛遽然发生“地震”,外交大臣卡斯帕·费尔德坎普陡然宣布辞职,直接原因为内阁关于制裁以色列的辩论陷入僵局。

这位外交掌舵人在声明中直言,荷兰内阁给他的留下的空间太有限了,他没有足够的信心改变现状。

这是荷兰政府自6月以来遭遇的第二次重大危机,此前极右翼政党就因难民政策而退出联合政府。


费尔德坎普的辞职,无疑使本就脆弱的荷兰看守内阁处境愈发艰难,宛如雪上加霜。而这一事件,亦折射出欧洲各国在巴以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分歧。

与此同时,加沙局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抗议浪潮持续升温。从澳大利亚到中东地区,数以万计民众走上街头,高呼立即停止冲突。

一、荷兰政治危机:外交大臣为何挂冠而去

外交大臣卡斯帕·费尔德坎普辞职导火索,是制裁以色列计划遭内阁否决。


面对以色列日渐激进的加沙政策,费尔德坎普主张对以色列采取额外措施,包括禁止从约旦河西岸非法定居点进口产品,但遭到自由民主人民党(VVD)和农民-公民运动党(BBB)的强烈反对。

费尔德坎普让本就脆弱的荷兰政府,更加风雨飘摇,荷兰政府本就内部分裂,处于严重的内部危机中。

早已脆弱的联合政府,在今年6月3日“一拍两散”。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因难民庇护政策问题退出执政联盟,使内阁进入看守状态的背景,以及10月29日即将举行众议院选举的特殊政治时期。

费尔德坎普的辞职引发连锁反应,新社会契约党集体退出内阁。


在费尔德坎普表对内阁不满之后,其所属的新社会契约党(NSC)的其他大臣和国务秘书也集体退出看守政府,导致荷兰政府陷入混乱的局面。

二、不只是荷兰!全球对以色列行动的回应

以色列的战火和加沙现状,不仅在荷兰掀起风波,在全世界都遭到了严厉的谴责,然而以色列依然一意孤行。

多国联合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制造的灾难和饥荒,批评以色列的行动违反国际共识。


包括巴林、埃及、印度尼西亚和约旦在内的23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联合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行动是“公然违反国际法”,并要求无条件开放人道主义援助通道。

在多国一致谴责以色列的同时,欧洲内部却因为对待以色列的立场产生分歧。

费尔德坎普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20多国外长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批准在约旦河西岸“E1区”建造3400多套定居点住房的计划。

但是另一方面,欧洲却在制裁以色列上面十分犹豫,始终没有做出有力的举措,缓和加沙地区的情况。


荷兰针对以色列高层个人的限制措施已经出台,费尔德坎普7月28日宣布将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禁止他们入境,理由是两人“多次煽动对巴勒斯坦平民的暴力行为”。

三、十万民众上街:以色列内部爆发大规模抗议

加沙现状引起民众的愤怒,在伊瑟里,特拉维夫街头人潮涌动,许多人反对内塔尼亚胡的军事行动,要求停火交换俘虏,将人质安全带回家。

8月17日以色列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仅特拉维夫就有约50万人参与,全国范围内超百万人参加,是以色列本轮巴以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停火游行。


从人质家属到现役军人家属-详细介绍参与抗议的各类群体,包括失去亲人的家属、现役军人的家属以及普通市民,甚至还有预备役军官的母亲公开呼吁士兵拒绝执行“非法命令”。

62%以色列人支持停火-引用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内塔尼亚胡政府坚称军事行动是“必要手段”,但大多数以色列民众支持尽快达成停火协议。

这意味着,尽管内塔尼亚胡政府坚称的军事行动是 “必要手段”,已难以获得多数民众认同,民众更希望用和平谈判方式处理巴以问题。


四、加沙人道危机:军事行动下的悲惨现实

加沙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联合国报告数据显示,蔓延数十个月的冲突,已造成超过3.7万人死亡,其中70%是妇女和儿童,死于营养不良的人数已超200,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

加沙民众面临的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医院因电力短缺,只能在昏暗的烛光下进行手术,伤员因感染死亡率暴增300%,以及居民因水源污染导致霍乱病例激增的情况。

在加沙人民亟需帮助的同时,国际援助却因为战火无法到达。尽管多国派遣飞机向加沙空投食品和药品,但救援组织表示这些空投远远不够,90%的居民依然面临严重的营养不良。


五、国际社会应对:制裁、抗议与外交努力

8月24日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数十万人走上街头,要求对以色列实施制裁,结束澳大利亚与以色列的武器贸易的抗议活动。

国际刑事法院在同一天宣布,将加快调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可能犯下的战争罪行。

埃及和卡塔尔一直在推动巴以停火谈判,此前哈马斯也表现出恢复谈判的意愿,其甚至提出过愿撤离加沙,以换取以军撤军及可靠的国际担保协议,不过谈判至今仍未达成能令双方都满意的最终结果。


荷兰外交大臣费尔德坎普的辞职,绝非仅是一位政治人物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实则为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的缩影。

他的离去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以色列政策的内在矛盾和人道关切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艰难平衡。

荷兰政府深陷更深层次的政治危机,全球抗议声浪持续高涨之际,内塔尼亚胡政府所承受的国际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仍在持续,而以色列国内的大规模抗议表明,战争带来的痛苦已经超越了地域和阵营的界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力回天,荷兰外交大臣辞职!给以色列的制裁不痛不痒,万人上街抗议